汤臣倍健,到底是卖保健品还是广告?

来源: BT财经2023-08-17 14:30:47
  

半年报释出后,汤臣倍健股价持续下跌,且速度频繁超过医药电商大盘。

“可乐加党参,朋克来养生。”“人到岁数不得已,保温杯里泡枸杞。”占据了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,社交媒体上的他们一边号召熬夜,一边组团吃药,健康饮食一时成了潮流单品,但对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汤臣倍健来说,红利却似乎并没有体现。

近日,汤臣倍健释出2023半年报,尽管营收净利均创新高,但股价一路走低。根据wind数据,本次半年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,汤臣倍健股价下跌3.83%,报收20.35元/股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个问题在上次业绩预告披露次日已经演过一轮,7月3日汤臣倍健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,明确上半年净利润或同比增长30%-50%,次日开盘后股价却大幅跳水,下跌超过12%。年内最长阴线的纪录至今未破,媒体记载显示,汤臣倍健当时市值直接跌破400亿元。

而截至发稿,汤臣倍健总市值仅为343.2亿元,20.18的股价与最低值20.16相差无几,令人惊讶的是,汤臣倍健52周内最高股价也不过20.5,且下跌速度频繁超过医药电商大盘。

据同花顺数据,7月4日,医药电商板块下跌0.96%;8月7日,医药电商板块下跌2.23%,跑不赢医药电商大盘,是否汤臣倍健代表的营养补剂板块,已经迎来了终章?

一季度营收,补不上二季度的窟窿

客观来看,汤臣倍健的表现并不算差。

财报披露的内容显示,汤臣倍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.96亿元,同比增长32.58%;净利润15.66亿元,同比增长47.41%。结合业绩预告提到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50%,汤臣倍健这次已经是卡着上限在提速,营收净利均创上市以来的上半年峰值。

不过拆分两个季度,一季度业绩明显亮眼得多,半年报相对好看的数据,也几乎都是由一季度拉动。

截至一季度结束,汤臣倍健营收31.08亿元,归母净利润10.3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36.3%及55.27%。而到二季度,汤臣倍健营收24.88亿元,归母净利润为5.15亿元,营收环比下跌19.95%,净利润则恰好到达腰斩线。

相较去年来看,汤臣倍健二季度营收涨幅也只有28.18%,净利润涨幅33.77%,均低于一季度。必须要指出的是,2022年汤臣倍健多项指标已经出现增长失速现象,2022年上半年也是其近年来首次在半年报中预告净利下滑,今年狂飙上涨的大好局面建立在去年小基数的基础上,这或许也是投资者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。

3月17日,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提到,要警惕“增长型衰退”。言下之意是告诫二级市场投资人们,增长固然重要,但看到增长之余,更应当比较增速与行业、竞品的情况,增长与利润的情况,增长与毛利率、运营利润率、现金流、人效等经营“质量”指标的情况。

职业投资人Jeff表示,正因为大家把梁允超的话听进去了,所以才更觉得汤臣倍健整体缺乏长期竞争力,增长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堪忧。

财报显示,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,汤臣倍健净利润同比增幅高时超过五倍,低时折半还不止,分别为-135.51%、528.29%、15.07%、-20.99%,“实在不符合稳健增长的龙头企业曲线。”

而且哪怕半年报时净利润已经达到1.545亿元,但业绩明显疲软,“到2023年结束,整体利润机构还是预估在17到18亿之间,所以下半年基本没啥盼头,2024年Q1业绩也将同比下跌,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不好,股价下探是自然而然的。”

另一个让投资者不安的点,在于经销商的离开。

财报显示汤臣倍健境内外经销商共944家。纵览近年历程,汤臣倍健经销商的数量一直在减少,2020年汤臣倍健经销商数量为1219家,2021年为1171家,2022年为1039家,今年进一步削减95家。

其实从毛利率来看,汤臣倍健线下渠道盈利能力要弱于线上渠道。上半年汤臣倍健境内线上渠道毛利率75.87%,境内线下渠道毛利率68.28%,二者有着将近8个百分点的差距。

汤臣倍健自己在财报中坦承:“线下渠道准入门槛较高,龙头企业先发优势明显,线上渠道准入门槛更低且更为多元,品牌竞争激烈,市场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。”

有观点认为,这是汤臣倍健希望将渠道由线下向线上整合的征兆,但由结果倒推,汤臣倍健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与一季度持平,为70.32%;销售净利率27.99%,下滑了5.79个百分点。由此可见,线上渠道对汤臣倍健业绩的拉动效果相对有限。

18亿营销砸不出电商业务?

扎根零售领域的企业,无一不需要在面临互联网冲击时做出品牌转型的选择,线上流量的泛化及广谱效应使得聚焦线下的打法不再被时代所容,微博蓄水、小红书种草、直播间引爆的“推新密码”有多好用,一度成为线下王者的品牌就有多难熬,毫无疑问,汤臣倍健属于前者。

从1995年成立到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,汤臣倍健的发家史是与商超、药店、专柜、母婴店等线下业态牢牢绑定的历程,这也是投资人质疑经销商离开将大幅削弱其竞争力的原因。

2017年,汤臣倍健提出“电商品牌化”战略,但如今我们能够看到,其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变革执行了将近6年,主要营收来源依然是线下渠道。

2023年上半年,汤臣倍健境内线上经营渠道实现营业收入9.35亿元,线下经营渠道则为29.72亿元,超过线上经营渠道三倍。

坏消息是汤臣倍健线上销售状况尚无法支撑公司业绩,线下渠道又在频繁失守,2023年其线下渠道业绩增速仅有16.48%。左支右绌之下,汤臣倍健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应战,那就是拉高营销费用。

财报显示,汤臣倍健上半年销售费用18.28亿元,同比增长35.51%,其中投入增长最多的市场推广费占用了近三分之一预算,为5.19亿元,同比增加78.64%,增幅最高,主要流向了线上渠道数字媒体投放。

紧随其后的平台费用同比增加44.32%,汤臣倍健董秘唐金银解释到,这是由于直播电商渠道铺设完成度与盈利水平挂钩,坑位费、达人佣金等费用相对较高且无法削减,造成了费用上涨。

作为暴利行业之一,保健品公司的毛利率其实是非常夸张的。财报中汤臣倍健把产品线分为片剂、粉剂及胶囊三大主要产品,其中片剂平均每片成本为0.11元,粉剂每克成本为0.07元,胶囊平均每粒成本约合0.22元。

成本不高,销量夸张是这三类产品的统一特点。半年时间内,汤臣倍健售出片剂31.62亿片,胶囊13.89亿粒,片剂、粉剂、胶囊、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76.91%、72.68%、70.05%、64.68%。

但也就因为高企的各项营销费用,汤臣倍健的净利润不断遭受波及。今年上半年市场推广费、平台费用和广告费合计14.89亿元,与15.45亿元的净利润基本打平,而在2022年,汤臣倍健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额甚至高达50%。

而就近段时间汤臣倍健的表态来看,他们暂时还不打算改变重线上、重营销的战略。唐金银表示:“预计未来两三年内,公司销售费用率保持在35%-40%区间,预计今年接近区间上限。”也就是说,汤臣倍健盈利水平还将继续被营销费用拉低,它真正的护城河何时建立,仍然无法测算。

年轻人需要保健品吗?

作为保健品,“是否有效、如何证明有效”的命题始终悬在汤臣倍健头上。从制作成本来看,产品溢价无疑是极高的,消费者凭什么为汤臣倍健这个品牌买单?在业内人士看来,汤臣倍健还没有做好答完这道题的准备。

按照半年报披露的数据,汤臣倍健倾力培养的子品牌矩阵远未成型。上半年主品牌“汤臣倍健”实现收入32.84亿元,同比增长39.11%;“健力多”品牌实现收入7.10亿元,同比下降3.07%;销量占比较低的“Life-Space”国内产品实现收入2.79亿元,受小基数影响,同比增速达到57.59%。

汤臣倍健旗下澳洲益生菌品牌LSG实现营业收入5.36亿元,同比增长42.26%,但医疗保健行业分析师盘文涵认为:“境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,本质上还是由境内贡献,在竞争更充分的境外环境下,汤臣倍健的产品力和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应对能力还没有体现。”

Jeff的观点则更直接:“我们对比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,茅台有独特的口味,片仔癀有护肝的效果,用户产生强大粘性的主要原因固然有品牌因素,可是让品牌立住的还得是功能和口味,汤臣倍健靠的主要是营销,这一定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更何况从数据来看,一季度汤臣倍健销售费用为7.65亿元,而从半年报倒推,二季度销售费用达到了10.63亿元,也就是说汤臣倍健投入了更高规模的推广费用,收获却比一季度更差。

这是否意味着年轻人不再需要养生了?就市场统计数据来看,答案是否定的。

欧睿国际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001亿人民币。《2022年轻人恐病报告》显示,超过九成的年轻人认为自己亚健康,56%的年轻人受到近视、干眼症等眼部问题困扰,还有三成以上的年轻人与失眠及脱发朝夕相伴,他们对保健品的需求还有极大空间可供挖掘。

对于汤臣倍健而言,该考虑的是年轻人究竟需要怎样的保健品。

Jeff和盘文涵都认为,汤臣倍健必须走向功能型保健品。“保健品要有明显的作用,摆脱吃了没啥作用的感觉。要做到让人别无选择,或者更换成本很高。比如突破延寿,有自己的专利,做出市场独家,可以摆脱当前的竞争格局,进入一流的生意行业,这需要管理层的努力。”

汤臣倍健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,梁允超在去年的《致股东信》中就表示,希望再用八年时间,初步完成强科技型企业的转型。但在半年报中,汤臣倍健研发方面的投入为8065万元,比起18.28亿元的销售费用,还只是杯水车薪。

市场真的还有耐心等待它八年吗?不会说谎的股价,已经无形中证明了很多事情。

文丨BT财经 游璃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